Xuejun Liu's Internship Report
2020年实习报告(2020年2月1日-10月15日)
刘雪君
不寻常的2020年,给世界按下了暂停键的同时,也造就了这篇充满“烟火气”的实习报告!
我在今年2月份向全球中国学术院(Global China Academy)提交了编译职位的实习申请,伴随着伦敦国王学院全部课程的结束,我以助理编辑实习生的身份开始了挑战与乐趣并存的实习生活。常教授一直强调以学业为重,在细致沟通了自己课程及毕业论文的进度安排后,我于4月份开始了正式的实习,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文章及书稿的校对。
4月9日这天,我接到了第一项实习任务——《关于农村社会的家与家产的比较研究:以中日比较为中心》(A Comparative Study of Rural Families and Family Property in China and Japan)一文的图表校对。由于这是上手的第一件工作,在校对过程中不免有许多疑问,常向群教授均一一详细解答,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对之后的实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随后的一项实习任务是被常教授称之为“大工程”的一部分——全球世纪出版社将出版马丁·阿尔布劳教授的《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走向全球领导力理论》(China’s Role in Shared Common Future: Towards Theory for Global Leadership)一书,而我有幸参与了全书的校对工作,具体是对既有的三版译文进行比对,并将校对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归总。4月的英国疫情开始蔓延,无法当面对校对任务进行沟通,但常教授与我多次在线语音交流,并结合我的课业安排,帮助我合理规划实习工作,同时指导我以成果为导向,要带着问题意识进行校对。
在本书的校对过程中,学术上的积累和时间管理上的优化是我最大的两点收获。于学术积累而言,《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走向全球领导力理论》一书集合了数十篇阿尔布劳教授近年来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稿及文章,其中综合哲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科,同时,从西方看待具有中国特色之概念的视角独特,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于时间管理而言,虽课程已全部结束,但除实习任务外,课程论文的写作也是这一阶段的重点;加之当时英国疫情不断加重,独处时不安的情绪及千里外家人的担心也在无形中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工作期间,我努力让自己保持规律的作息,匀速而有规划的生活减轻了焦虑——上午进行课程论文的写作,下午进行校对的工作,每日和常教授沟通校对内容并在教授反馈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不断优化校对方式,提高效率。最终,我在5月上旬按质按量完成了全部校对任务,也按时提交了课程论文,很欣喜的是其中两门课程的论文成绩拿到了A,这也让我觉得没有虚度这一小段疫情期间的独居时光。
仍是由于疫情原因,原定于6月初回国的航班被取消,在继续留守伦敦的这段时间里,我一边推进着KCL毕业论文的进度,一边处理着人大的各项毕业手续,常教授时常的关心也让我在这个特殊时期倍感温暖。8月中旬,我从原先的学生宿舍搬入了全球中国学术院提供的住处,由于行李较多且在疫情期间乘坐公共交通风险较大,常教授主动提出开车帮我搬家,之后还载我去附近超市采购,熟悉周边环境。住处附近的Moat Mount Local Nature Reserve是一处天然氧吧,穿着胶鞋,踩着湿湿的林间小路,伴着丛丛浆果和掉落的野果子和小苹果,仿佛置身童话;常教授沿路教我辨识不同的果实,带我“披荆斩棘”,探索着一条条“少有人走的路(Road Less Travelled literally)”,也让我见识了常教授除了严谨做学术之外的可爱一面。
驻院期间,由于实习职位的性质,我多是进行文字编辑等相关工作,过着被常教授称之为a single person family式的生活。两个月内除了晨间锻炼、超市采购等必要的外出活动外,我尽量减少出门次数,降低把病毒带回住处的可能性。在常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先后进行了《新安江水库移民口述史——千岛湖水下古村泗渡洲个案研究》(A Migration Oral History of Xin’anjiang Reservoir—A Case Study of an Ancient Chinese Village Under the Qiandao Lake)、《中国在人类民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读懂中国,用共同的价值与目标增进理解》(China’s role in the shared human future: Understanding China with common values and goals)和《苏三文明研究语料库(12卷)编辑纪实》等三本书籍的初步编译工作和《外国人谈中国脱贫》(Foreign experts on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out of poverty)中部分内容的翻译,并维护两个隶属GCA的微信群。在这个过程中,常教授会直截指出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会对我的态度给予肯定和鼓励。常教授时常告诫我要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反刍”,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对我的启示很大!例如在处理书稿时,曾遇到未读清楚常教授要求而返工的情况,这既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也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在此之后,我仔细拆解每一项任务,虽仍有提高的空间,但意识到这一细节必将对之后的学习和工作大有助益。
常教授在我短暂的实习期间,给予了我诸多生活上的指点,也让我受益匪浅。当我在适应学术院高压的工作节奏过程中,常教授抽出宝贵的时间与我长聊了两次,教我“人无目标则如汪洋中的孤帆”,负重前行如不抛下杂念、轻装上阵。愚钝的我常拿着大量的问题去叨扰,虽怀有“日拱一卒”的执念,却也常因进展过慢而心生动摇,自我怀疑——每每此时,常教授都耐心帮助我找到问题所在。或许此刻,我还未能将实习期间的收获全部消化,但这也必将在我之后的人生中产生影响。
“逆境中也能微笑,虚空中也能燃烧;
走过蜿蜒时光,尘霜里回望,
还能道一句生而不忘!”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实习生活暂告一段落,2020年的这段时光,均是力量,均是财富。
实习时间
2020年4月9日-10月15日
(注:由于实习开始时正赶上新冠疫情在英国全面爆发,全球中国学术院允许我采取远程实习及从8月17日开始的驻院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特此向学术院的贴心安排表示由衷的感谢。)
实习职位
全球中国学术院助理编辑实习生
主要工作
1. 《关于农村社会的家与家产的比较研究:以中日比较为中心》(A Comparative Study of Rural Families and Family Property in China and Japan)一文图表校对
2. 《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走向全球领导力理论》(China’s Role in Shared Common Future: Towards Theory for Global Leadership)一书全文校对
- 比对英文原版、海外中文版和大陆中文版(初版及终板),进行初校
- 校对问题汇总归类
3. 《新安江水库移民口述史——千岛湖水下古村泗渡洲个案研究》(A Migration Oral History of Xin’anjiang Reservoir—A Case Study of an Ancient Chinese Village Under the Qiandao Lake)一书部分翻译及校对
- “关于本书”、“关于作者”及“目录”的编译
- 全书校对
4. 《中国在人类民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读懂中国,用共同的价值与目标增进理解》(China’s role in the shared human future: Understanding China with common values and goals)一书编辑
- 马丁·阿尔布劳教授中英文材料搜集(完善资料来源、汇总资料)
- 按主题更新中英两版书稿内容及体例
5. 《苏三文明研究语料库(12卷)编辑纪实》一书编辑
- 苏三老师采访稿补译、更新
- 苏三老师语料库材料整理
- 整理《编辑纪实》书稿
6. 《外国人谈中国脱贫》(Foreign experts on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out of poverty)一书部分编译工作
- “书籍介绍”及“作者介绍”部分编译
7. 全球中国/世纪出版社ISBN及出版信息汇总、整理
8. 全球中国学术院两个隶属微信群管理及维护
- “全球中国学术·知识·思想”微信群
- “全球中国比较视野”微信群
9. 完成《刘雪君2020年实习报告(中文版)》
图片介绍
疫情期间的实习影像记录,少了些正式的会议,却多了些烟火气!
Moat Mount是住处附近的一片树林,搬来GCA的第二天,常教授便带着我来到这里,畅聊着学术院未来的构想和自己的学术追求。
常教授说看到我从原来宿舍带来的小盆栽,企划一起去一趟农场。这是我自3月英国疫情爆发以来第一次户外的休闲活动,所以格外兴奋!感谢外婆(常教授的妈妈)为我们拍照! 常教授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菜,这是驻院实习开始后的第一次聚餐。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外婆、常教授、刘雪君,感谢珠凤阿姨为我们拍摄照片。
疫情期间,很多原先在生活中忽略的小美好都重新被发现。做饭时窗口的小松鼠和电线上像酒瓶子成精似的的鸽子,似大鱼、又似小白马的云彩,还有平时只顾低头前行、忘记抬头观赏的晚霞。
编译实习之余,常老师带我逛了一次英国的宜家,从未亲身拼装过的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决定尝试一下。超级开心的是即使实习暂时告一段落,但这张用了一下午组装起来的书桌却能一直留下!
不精厨艺的我每次有机会下楼和常教授及外婆一起用餐时,都像是来“改善伙食”的,没能留下红烧肉的照片实在遗憾。
60岁的生日派对上,身着旗袍的常教授特别惊艳,她很喜欢“生命在于折腾”这句话,我希望自己60岁的时候也可以像常教授这般有活力。勇敢作自己的恩悉(右一)让我由衷的敬佩,我们同为伦敦国王学院的学生,虽然她比我小一岁,但做了很多我不敢做的事,很多想法值得我去学习!
(在整理这张照片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疫情期间不知不觉养起来的肉~~)
用陪了我大半年的小盆栽作结吧,实习期间我的成长速度也如她们一般!回想起来还是感觉自己十分幸运,有机会在这么特殊的时候来到GCA实习,无论是先前的远程工作,还是这两个月来的驻院实习,常教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感受到了像家人一样的温暖!
愿带着从GCA学到的一切,继续“折腾”,继续“野蛮生长”!
点击这里回到志愿人员网页